近年來,汽車制造產業(yè)發(fā)展迅猛,各汽車廠商不斷追求著產品操控性、安全性、舒適性、豪華性的提升。其中,作為駕乘人員人身財產保障的汽車安全性,一直以來都受到行業(yè)內外的高度重視,而決定汽車產品安全性的重要因素——車身結構技術,亦取得了突破性發(fā)展。
早期汽車所使用的車架,大多都是由籠狀的鋼骨梁柱所構成的,也就是在兩支平行的主梁上,通過許多焊接點來連結左右相連的副梁制造而成。后來為了加強車身的抗扭能力,采取了優(yōu)化車架的幾何形狀和采用局部增粗或補焊等方法,于是就出現(xiàn)了現(xiàn)在眾所周知的3H車身。
所謂的3H車身就是在單體式車架的基礎上針對車架幾何形狀進一步改進。該結構分別在兩側車門框架和車頂部位加置一層加強筋,形似三個字母"H",這樣的設計能保證在車輛發(fā)動機前倉和其它部位變形后乘員倉室空間減少變形的可能,以最大程度保護車內乘員的一種“以人至上”的人性化安全設計。
3H高鋼性車身在局部鋼板厚度、塑性變形效果、吸收沖撞能力和乘客艙要求的硬度指標上都具備明顯安全優(yōu)勢。說白了,這種結構加強了車身可潰縮性,能夠迅速有效的分散、吸收撞擊能量,比較不容易“散”,好受力,令車身剛柔并濟,不輕易變形,提供給乘員有效的生存空間。
奔騰轎車在原3H車身的基礎上,把上圖中綠色部分的“3H”鋼構進一步加粗,把車身鋼板加厚,對焊接的要求更嚴格。據介紹,奔騰采用的高強度鋼板是同級車中最多的,車身骨架焊接采用激光焊接,車身兩側都有防撞桿。另一個在車身結構方面的重要安全設計,是前艙下面的副車身構造,它對正面和側面撞擊具有十分出色的吸能效果。這或許就是奔騰比同平臺生產的馬自達6重上20多公斤的原因。
奔騰在上市之初已經通過“實驗室側翻試驗”、考驗車身堅固程度的“極限靜壓測試”、“國內首例側面柱碰撞安全試驗”一系列安全試驗評測的挑戰(zhàn),并在一些深度項目上超越了歐洲NCAP及美國FMVSS標準。隨后轟動一時的真人側翻試驗以110Km/h的時速翻滾720度,車身鋼架和加強的A、B、C柱,極大地加強了對駕乘人員的安全保護,這些測試,充分證明了3H車身的可潰縮性和抗撞擊性。這個時候,您再也不會抱怨奔騰那寬大的A柱阻擋視線了。
汽車安全是消費者最關心的問題。根據市場調查數(shù)據顯示,消費者在汽車安全性這個重大問題的認識上,普遍存在著兩大誤區(qū):鋼板厚和車身重的車才安全。無論是德國車還是美國車、日本車,實際上速度達到50公里時,1.5噸的車體發(fā)生碰撞沖擊,鋼板厚薄差0.1毫米根本不起作用,平面抗沖擊能力對安全性基本沒有影響。那么是什么決定整車的安全系數(shù)呢?是結構,是整車帶有逐級吸能及抗變型能力的骨架在決定車輛的安全性能。
加強型3H高剛性車身決定了奔騰系產品具有的高安全性,已成為駕乘人員出行安全的堅固保障。 (本文來源:網易汽車頻道 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