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年的春天,北京多雨水,呼嘯而來,天地昏黑,傾盆而出,街巷充盈……即使是老司機,也難免手忙腳亂。幸運的是,至今還沒有出現(xiàn)往年的軼事———丟失車牌、浸沒車輛,甚至是毀損發(fā)動機。
在雨季到來前,我們總結(jié)了容易為人忽視、埋下安全隱患的用車、開車習慣,與各位讀者、車主共勉。
●初下雨時猛趕路關鍵詞:泥沙
剛剛下雨時,輪胎的附著力是最低的———地面上的泥沙、油漬還沒有被雨水沖洗干凈,如潤滑劑般將輪胎與地面隔離,車輛的制動距離明顯增加。如果駕駛者仍然加速趕路、左沖右突,只會伏下安全隱患。
●舊胎繼續(xù)發(fā)余熱關鍵詞:花紋
“輪胎沒有壽命期限”、“什么時候爆了什么時候換”……時至今日,上述觀點仍為很多車主贊成。但是,輪胎也有壽限,兩年五萬公里是最理想的使用期限。隨著使用時間延長,橡膠老化變硬、花紋深度變淺,導致輪胎附著力下降、排水能力降低、制動距離延長。
●仍然依賴后視鏡關鍵詞:扭頭
雨中駕駛,兩側(cè)的車窗被雨水和霧氣遮蔽、風擋上的雨水不能100%除去、他車的喇叭聲和發(fā)動機聲也被雨聲遮蓋,導致駕駛者“視野變窄”、“感知能力下降”。并線前,建議駕駛者不再依賴于后視鏡,而是扭頭觀察,確認隔壁車道的狀態(tài),降低剮蹭的風險。
●隨意停車把路問關鍵詞:找撞
雨中視線不清,行駛在不熟悉的高速路或環(huán)路,很容易忽視路牌、標志建筑,錯過出入口、導向匝道。遇到此類情況,建議繼續(xù)行駛,再尋機掉頭找回正確道路,而不要臨時停車或嘗試倒車。否則,只能用“找撞”形容。
●并線超車不回位關鍵詞:Follow
雨中視線不好,即使北京的四環(huán)路上也到處是淺淺的“水塘”,白色的分道線難以看清。但是交通法規(guī)并不因下雨而暫停使用。
變線或超車后,車輛一定要回到車道內(nèi)。出現(xiàn)剮蹭事故時,車身不在車道內(nèi)的車輛會承擔事故的責任。如果沒有判斷車道的把握,跟隨(Follow)前車是個值得推薦的辦法。即使在美國,F(xiàn)ollow的原則也可以幫助駕駛者避免超速甚至是處罰。
●盲目使用雙閃燈關鍵詞:溝通
為了使其他駕駛者看到自己,很多人喜歡在惡劣天氣中打開危險報警閃光燈。雖然北京市實施《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》辦法第四十六條規(guī)定,低能見度氣象條件下行駛的機動車可以使用危險報警閃光燈,但左右轉(zhuǎn)向燈會隨之失效。
在低能見度時,建議駕駛者打開前后霧燈,而保留左右轉(zhuǎn)向燈,以保持與周圍車輛的溝通能力。
●只開霧燈忘前燈關鍵詞:反射
雨中行車,一些車主只打開霧燈卻忽視前燈的變化。在雨雪天氣使用遠光,不但可以獲得更好的視線,也可以避免投射到車前的燈光被反射回駕駛者眼中。部分裝備了透鏡的氙燈,會以擋光板消除反射光。
除霧,用冷風還是熱風?
雨雪天氣里,為前風擋除霧該用空調(diào)還是熱風?為什么打開空調(diào)除霧,車窗霧氣反而越來越濃?
無論是熱風還是冷風,多吹一會兒都可以起到除霧的作用。多數(shù)轎車會使用空調(diào)風除霧,而切諾基是使用熱風除霧。
車窗凝霧有三個條件———風擋內(nèi)外溫差大、駕駛室內(nèi)空氣濕度大、風擋內(nèi)側(cè)表面張力小。針對上述三個凝霧原因,可以有的放矢。在兩側(cè)車窗加裝防雨擋板,下雨時也可以開窗通風;在風擋內(nèi)側(cè)噴灑除霧水。
行車,用D擋還是S擋
雨天起步、行車,該用D擋、S擋還是L擋?
對于多數(shù)乘用車,S擋只是修正變速箱升擋轉(zhuǎn)速———在更加接近最大扭矩的轉(zhuǎn)速升擋,駕駛者獲得動力增強的感覺。一些性能版的車輛,車載電腦還會同時調(diào)節(jié)扭矩的輸出、制動踏板的響應、變速箱的結(jié)合時間……
雨中行車,道路附著力降低,建議使用雪地模式減小扭矩輸出,降低車身打滑失控的可能。 (本文來源:浙江在線 )
下一篇:暴雨襲擊汽車安檢要先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