對安全的要求到了什么程度,已經(jīng)有了真人翻滾,也許下一步就是拿真人碰碰看了,但碰撞試驗就等于安全嗎?
每天必須撞壞一臺車,每臺車實驗費要花80萬歐元,每款新車型至少要撞100次才行。8000萬歐元,按10.3的現(xiàn)行匯率計算就是8億人民幣。誰這么干--寶馬。
國內(nèi)最高紀錄,據(jù)說是17次碰撞,國際上首次真人翻車試驗令人叫絕。誰這么干--一汽奔騰。
中國消費者要看汽車結(jié)實不結(jié)實,看什么?當然不能自己撞墻,只能看碰撞實驗的結(jié)果,但是把碰撞炒做得太神則有些離譜。單純看這樣的實驗并不全面,除非你認同這樣一個概念:誰的錢多,誰就能造最安全的汽車。
外國人不是從一開始就碰撞這么多次的。在寶馬歷史部,有一臺大家很少見過的小車,門居然是從前面開的,這輛車誕生的上世紀50年代,還沒有安全帶,更沒有碰撞實驗。不過,當時德國的法律規(guī)定--任何車都不能少于兩個門,以便一個門壞的時候,可以從另一個門逃生,因此這臺小寶馬使用了車頂?shù)能浥翊娴诙€門,這也是軟頂敞篷在“拉風”之外的實用價值之一。在這之后,瑞典沃爾沃又注冊了安全帶,美國人推廣了安全氣囊,碰撞實驗也開始大行其道。一百年,大品牌賺錢了,他們更重視自己的品牌形象,當然肯花錢搞碰撞。
寶馬去年的純利潤是28億歐元,年開發(fā)經(jīng)費在10億歐元,寶馬給中國客人解說的時候可以輕描淡寫地說“反正這100多臺是樣車,放著也沒有,不如撞掉。”咱中國汽車廠有這樣的條件造嗎?可惜,沒有!
這就造成了一個不好的趨勢,國內(nèi)廠家先是宣傳國外有計算機模擬,實車碰撞沒有那么多;再就宣傳自己可以做特殊的實驗。其實,這種方法不對,消費者也不要去看廠家的攀比,來判斷車子結(jié)實不結(jié)實,好車要靠經(jīng)年積累的口碑,不能靠宣傳。沃爾沃號稱全球最安全的車,這個概念幾乎懂一點兒車的人都知道,也都相信,但很少有人真正見過它的碰撞紀錄或者宣傳圖片。沃爾沃的試驗是非常復雜的,其多角度對撞也做得最好,但它不過多宣傳,因為大家通過多年低事故的口碑已經(jīng)相信了這一點,況且中國用戶買沃爾沃的還不多,也不用怎么去講。反倒是國產(chǎn)車,害怕別人不相信它結(jié)實,而到處宣傳,甚至用真人。沃爾沃曾經(jīng)考慮過用真人,不過是死人,但最終還是放棄了。我們用最極端的手段,給尚未經(jīng)市場實踐的車型做宣傳,這是一種超前。
從富康做華夏第一碰,到去年CNCAP試驗結(jié)果公布,新車已經(jīng)把碰撞當作一項重要的安全宣傳工具,但過度的宣傳競賽則會使用戶的安全觀下降,從而形成"我買了你的車,碰撞星級高,可以隨便開"的心態(tài),這是非常危險的。
我們要選車,當然要看什么車安全,那么碰撞結(jié)果也的確是一項重要指標。但到底怎么看,這事兒還得科學的分析。
比如現(xiàn)在CNCAP碰撞結(jié)果有四星、五星,它是一個平均數(shù)值,具體到頭部、胸部、膝部的得失分情況會各有不同。而在廠家,為了求得更接近事實的情況,往往要增加不同重量汽車的對碰,甚至為了模擬側(cè)翻后的損失,還要利用一個平臺進行翻滾試驗。即使這樣,在現(xiàn)實生活當中的碰撞仍然是千變?nèi)f化,地形地貌、氣象氣侯、風力風向、路面干濕,以及駕駛員的處理方式,都會導致碰撞事故的結(jié)果大相徑庭,而試驗永遠是對相似的追求,而不是對事實的重合。
有幾點,大家可以參考:駕駛員要看胸部和膝部的保護效果;有小孩子的家庭不能看氣囊的數(shù)量,而要看碰撞后氣囊爆開的程度是否可控,車內(nèi)是否有安裝兒童座椅的預(yù)留位置;中國人開車要么一個人,要么一家五口人,后排的保護效果也要比歐美標準重要。
無論是100次、17次,還是一次。安全要做全方位的考量,碰撞要認細節(jié)的效果,更要認長期的口碑,不能被眾多的宣傳搞糊涂。 (本文來源:愛卡汽車網(wǎng) 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