據外媒報道,大眾汽車宣布2019年7月正式停止生產甲殼蟲車型。但是,大眾并未表明會放棄甲殼蟲這一車型,停產的只是燃油版甲殼蟲,大眾計劃2025年推出50款電動汽車,甲殼蟲也將是計劃車型之一。
由來已久 卻逃不過生存
大眾在1935年生產了第一輛甲殼蟲車型,1939年在柏林展出時,被《時代周刊》稱之為Beetle(甲殼蟲),因此而得名甲殼蟲。甲殼蟲是大眾的經典車型之一,因其價格低廉、好開、實用等特點,一度成為歐美市場最暢銷車型,也是那個年代最具代表的記憶。
著名汽車設計師費迪南德·波爾舍于1934年設計了這款大眾汽車。經過四年不停的改進,這款車型經歷了嚴格的高速行駛能力測試,里程累計達到240萬公里。測試結束后,德國汽車制造協(xié)會才同意訂購30輛。
1946年,戰(zhàn)后的第一臺甲殼蟲誕生,著名汽車管家諾登霍夫被任命為大眾汽車廠長。從那時開始,甲殼蟲開始大批量生產,1955年,甲殼蟲的總產量達到100萬輛,成為當時世界最暢銷車型。從1945年到2003年的幾十年中,一共生產了將近2153萬輛,讓其成為過世界銷量最多的車型。
2003年,在墨西哥工廠生產的最后一輛甲殼蟲,這臺車隨即被運往德國沃爾夫斯堡的汽車城作為永久收藏,第一代甲殼蟲的輝煌時代也在此終結。
1994年,大眾在北美國際車展推出全新一代甲殼蟲概念車,這也預示著第二代甲殼蟲的重新推出。四年后,第二代甲殼蟲正式亮相,這一代車型在造型上采用了圓滾設計,定位也由原來的平民車型轉變?yōu)榫萝囆?。第二代甲殼蟲基于PQ34平臺,采用前置前驅,安全配置也新添加防抱死制動系統(tǒng)和側面安全氣囊,還配置空調、電動反光鏡、AM/FM收錄機/音響系統(tǒng)。
經過了升級換代,甲殼蟲車型小巧經典造型深受女性車主的喜愛,大眾集團也看好了這一機會。在1999年,大眾第一次為甲殼蟲配備了1.8T渦輪增壓發(fā)動機,在2003年中,新甲殼蟲又增加推出了敞篷版車型。但是,第二代甲殼蟲并沒有延續(xù)第一代的銷量,消費市場并沒有接納它,2010年第二代甲殼蟲停產。
2011年,第三代甲殼蟲在上海車展首發(fā)。新一代甲殼蟲采用了全新家族式面孔,下方進氣格柵也與家族化設計保持一致,車頂至車尾的線條平緩許多。內飾也采用了家族式設計,不再使用圓弧風格。新的甲殼蟲采用1.2TSI、1.4TSI、1.4TSI雙增壓發(fā)動機、2.0TSI發(fā)動機和2.5升發(fā)動機,最大功率也得到提升,匹配6擋手動變速器和6擋雙離合、7擋雙離合變速器。新的甲殼蟲運動定位更加清晰,也將競爭對手瞄準了寶馬MINI。
定位失衡 夾縫中求生存
第一代甲殼蟲憑借價低、耐用、好開等特點在歐美市場贏得一片掌聲;第二代甲殼蟲地位開始逐漸轉變,時尚、個性成為其賣點,但大眾并沒有考慮到時過境遷的時代,導致第二代甲殼蟲上市6年就停產擱置;而第三代甲殼蟲的價格更是高出很多,即便是價格在歷史最低點的時候,其1.2T車型價格也在20萬元左右,相當于一輛帕薩特的價格。
更令人而尷尬的是,甲殼蟲把競爭對手鎖定寶馬MINI,開始走高端路線。按照常態(tài)來講,進口大眾的品牌認知度與寶馬總是差一個檔次,請問會有多少人肯花20萬買一輛小型車,況且是滿大街都跑的大眾品牌,在豪華車陣容中,也不乏同級別或高一級別的可選車型。至此,甲殼蟲開始完全背離誕生的初衷,走上了一條不歸路。
早在2003年,大眾曾透露將停產甲殼蟲,直到今年日內瓦車展,大眾方面表示,將會停止新一代甲殼蟲的研發(fā)。而最近的消息明確規(guī)定2019年7月正式停產,預示著走了81年傳奇之旅的甲殼蟲正式退出舞臺。
對于甲殼蟲停產的原因眾說紛紜,一方面,大眾深陷排放門導致財務緊張,研發(fā)銷量不高的新車型不如加快SUV車型的研發(fā);另一方面,目前全球電動化趨勢明顯,大眾集團也開始調整戰(zhàn)略,轉向電動化研發(fā)。
雖然燃油版甲殼蟲停產了,但去年大眾公布了一輛以甲殼蟲的兄弟T2小巴為原型的電動概念車——I.D Buzz。據說這款電動概念車公布后,市場反饋超出了預期,另外大眾也對外透露了,I.D Buzz將作為量產車于2022年量產。同時,大眾汽車計劃到2025年推出50款電動汽車,甲殼蟲將是該計劃車型之一。
甲殼蟲是一款經典車型,它的足跡遍及全世界,曾一度拿下全球銷量冠軍,也為后來的大眾打下了基礎。很可惜,它并沒有延續(xù)初衷,走向每一個家庭就退出歷史舞臺。其實它最大的硬傷是性價比低,光靠講究情懷的人買單是生存的大忌,我們也很期待未來有更多智能化車型加入我們生活中,改變出行方式。
上一篇:豐田會掀起混動市場的狂歡嗎