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些汽車媒體人士也表達了自己對新車定價的看法。他們認為新車上市后就降價屬于正常現(xiàn)象,當務之急是廠家應盡量準確把握和判斷市場,包括產品的前景等,而消費者買車也應理性,不能一味求新跟風,更不能唯價格(福美來、海福星、海馬3)的馬首是瞻。
21世紀經濟報道汽車版主任 徐峰:汽車的剛性需求不強
汽車的價格主要由價值決定,價值包括成本(如物料和管理費等)和品牌附加值。另一個決定價格的因素是競爭對手的價格。成熟的汽車市場也是有價格波動的,如汽車企業(yè)在某款產品達到一定的銷量之后,因為已經攤薄了成本,自然會降價,以獲得更高的銷量。同時,汽車不是必須消費品,相對于房產等來說,剛性需求不那么高,所以降價是必然的。
汽車雜志總編輯 董寶青:中國汽車市場太年輕
中國的汽車進入大眾化消費才五六年的時間,所以市場還處于起步的初期,市場不成熟是客觀事實。因此,消費者往往對價格很敏感,一旦市場成熟過后,價格將不再是消費者購車的首選因素,取而代之的是,品牌、科技含量、制造工藝和設計風格等。因此,汽車廠商只有降價,才能贏得銷量。
廣州日報汽車主編 汪云青:價值絕非唯一要素
以價值為參考,來確定合理的汽車價格,是件非常理想化的事情。但事實往往不是這樣,因為完全競爭的市場是不存在的。如果所有產品的性價比(福美來、海福星、海馬3)都一樣的話,那就不用選擇了。因此,一些外部因素如經濟環(huán)境也在影響車價,當經濟危機來臨時,生產者并沒有及時做出調整,導致供大于求,只好向經銷商壓貨,而經銷商也只有降價。
新華社汽車記者 南辰:新車保鮮期非越長越好
新車的定價是否合理一般要看預計未來銷量以及當前的競爭形勢。新車的保鮮期也并非越長就越好,如果一味地堅持價格堅挺的話,產品在激烈的競爭中,很可能被角逐出局。 (本文來源:四川在線-華西都市報 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