從某種程度上說,“自主品牌”與“本土品牌”同義。站在國人的角度,叫“自主品牌”類似“第一人稱所有格”,外國人站在他者的位置上就要稱呼“中國品牌”;事實上,日本人、美國人在其國家內(nèi),就稱呼自己的品牌為“本土品牌”,而我們則稱其“日系車”、“美系車”。
|
值得思考的是,為什么“本土品牌”沒成“第一人稱所有格”的習慣稱呼。因為“自主”二字還有另一層含義。很長一段時間內(nèi),我們從研發(fā)到生產(chǎn),從技術到營銷,再到品牌,都依賴外國,“自主”身上寄托著國人迫切的“以我為主”的渴望,也背負著探索中的國人的不自信。一個“自主”,既有為翻身得解放而戰(zhàn)的慷慨,又飽含披荊斬棘的艱辛。在“合資品牌”或“外國品牌”面前, “自主”隱約含著“落后”的意味,而“本土”對“海外”,則僅是地域差別。
經(jīng)過這些年發(fā)展,自主品牌已壯大到一定程度,在本土市場上份額已超過20%。以奇瑞為代表的企業(yè)不僅建立了自主的研發(fā)流程,還進軍海外市場。此時,自主品牌希望能像“美系車”、 “德系車”、 “日系車”、 “韓系車”一樣成為世界車壇一極,去掉“自主”二字,直接稱為“中國品牌”才好闖蕩國際市場。
因此,從“自主品牌”向“中國品牌”的過渡,是伴隨國際化出現(xiàn)的,是中國汽車工業(yè)由大國向強國的轉變,是一次質的飛躍。但這種飛躍不是一蹴而就的,將持續(xù)一段時間。在這個過程中,會有艱難坎坷,會有險灘低谷。
自主品牌在2007年所遭遇的問題,正是處于這一時期的表現(xiàn)??鐕驹谥袊查_始采取低價策略,自主品牌賴以起家的小型車市場下滑,在海外遭遇“碰撞門”、建廠受阻等,這充分說明, “中國品牌”目前的內(nèi)涵尚顯空洞,要想成為世界汽車品牌的一極,必須賦予其更有說服力的內(nèi)涵。
優(yōu)秀的研發(fā)實力、精湛的制造工藝、完備的營銷和服務網(wǎng)絡都屬于這種內(nèi)涵的范疇。更重要的是,這些因素構成了“中國品牌”的品牌形象,或者說文化內(nèi)涵,就像一提到德國車就想到安全、一提到日本車就想到節(jié)油一樣,中國車也必須在國際上樹立起一個獨特形象。顯然,這個形象應該是一種美譽,而不是“低質低價”。
要完成這個過渡,中國自主品牌企業(yè)還有一段較長的路要走。在這條路上,必然要常常與外界發(fā)生碰撞,提升自己,突破貿(mào)易、技術等壁壘。一旦突破瓶頸,不僅在國內(nèi)足以與跨國公司抗衡,也可以在海外成為強有力的跨國公司。也因此,要用一顆平常心來看2007年自主品牌汽車遇到的問題,要有壓力,但不要悲觀?!爸袊放啤辈⒉贿b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