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年的春天相比去年來得更早一些,中國的車市也如同氣候一般,在經歷了年初的雪災之后,迎來了溫暖的春天,各方面的數據佐證了這一點,專家甚至表示“創(chuàng)造了同期數據歷史新高”。
“歷史新高”的背后
蘇暉認為,奧運會原因可能導致北京車市稍顯冷清,相反,二、三級市場應該會有比較大的增長。記者致電石家莊一個經銷商王建勇詢問3月份銷售情況,他告訴記者:“今年3月份的表現(xiàn)不如往年,另外一個現(xiàn)象是,一些本來銷售比較好的一線品牌銷售的還不錯,那些二線品牌銷售的更加不好?!痹跊]有降價的情況下,淘汰的影響已經開始顯現(xiàn)。
不可以忽視的一個因素是,3月份是一季度結束,很多廠家需要完成季度目標,因此批發(fā)數有大幅的上漲,但是真正的購車情況并沒有數據所體現(xiàn)出來的那樣火爆。蘇暉開玩笑地說:“3月、6月、9月的銷售情況肯定好,但是4月、5月肯定淡,因為經銷商需要在這段時間內消化庫存?!?/P>
降價潮并未出現(xiàn)
3月份歷來都是消費者所盼望的,因為在這個月,汽車廠家往往拿出很大幅度的降價優(yōu)惠政策。
去年南北大眾
相信很多消費者和業(yè)內人士對此都印象深刻,然而今年3月份并沒有再次出現(xiàn)消費者盼望的降價潮。這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原材料價格上漲。
東風汽車股份副總經理盧鋒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說:“原材料價格上漲對于輕卡的壓力非常大,因為本身輕卡的利潤率就非常低,大約在7%至9%,現(xiàn)在原材料價格大約上漲10%,原材料成本占到輕卡總成本的70%,這樣就等于成本上漲7%,如果再加上原材料的損耗,基本上就沒有利潤了?!?/P>
因此盧鋒認為,如果這種狀況持續(xù)下去的話,輕卡企業(yè)將不得不漲價,而且將是一漲再漲。同時,原材料價格上漲威脅到的不僅僅是整車企業(yè),更感受到沉重壓力的是零部件供應商。在抗風險方面,零部件企業(yè)要比整車企業(yè)脆弱得多,原材料價格上漲給它們造成的是最直接的壓力。
原材料價格上漲已經讓商用車企“風聲鶴唳”,在乘用車這方面主要體現(xiàn)在沒有降價。主要原因是,一方面,乘用車所用的鋼材比較少,另外,經過整個供應鏈達到整車企業(yè),大概每輛車的成本上漲約1000元左右;同時,乘用車企業(yè)的利潤率一般來說比較高,因此對于成本上漲帶來的壓力還是能夠消化。
今年增速將放緩
花旗集團的報告中則表示,由于面臨采購成本上升、競爭加劇、產品價格上漲空間極為有限等問題,加上政府將執(zhí)行更嚴格的尾氣排放規(guī)定,2008年,中國汽車業(yè)的整體業(yè)績將大幅下滑。
盡管國內的相關機構對于今年的汽車業(yè)仍然是比較樂觀的態(tài)度,但是乘用車聯(lián)席會也預測今年的增速將低于往年,饒達認為:“由于今年一季度國民經濟的增速已經下降到10%,又處于輸入型通脹的陰影中,國內乘用車的市場規(guī)模已經很大,估計今年的市場增長率很可能低于17%?!?/P>
另外,國際上的消極影響不可避免也將波及到中國。根據外電報道,汽車重地北美3月遇到了倒春寒,美國整體汽車銷量下滑5.3%,除本田,日產和現(xiàn)代呈現(xiàn)小幅增長外,其他各大車企,包括底特律“三大”、豐田和奔馳、寶馬等廠商業(yè)績一片慘綠,這與美國深陷次貸危機及美元貶值有直接關系。同時歐洲一些國家也遭遇同樣的“寒流”。其中德國汽車銷量3月份驟減14%,西班牙汽車銷量同比下降28%。
國際國內的壓力使得中國汽車企業(yè)將在今年迎來嚴峻的考驗。就目前來說,新華信汽車產業(yè)研究服務高級研究員回玉梅認為:“汽車廠家如何在頂住成本上漲壓力的同時,保持并且提高市場份額,是2008年擺在廠家面前的一個重要課題?!?/P>
(本文來源:中國商報—汽車導報 )
上一篇:狼要來了?深圳擬收取道路擁堵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