清理公路違規(guī)收費只靠發(fā)文件 肯定會走過場
來源:中國經濟網 作者:程遠 日期:2011年07月05日 字體大小:【
大 中 小】
“收費公路專項清理”工作自上月20日開展以來,民間反應異常強烈,最熱的是媒體,他們紛紛出動,做“五部委”的義務“前導”,調動自己可以調動的一切資源,明察暗訪,盡管受到公路收費部門的消極抵制乃至威脅,但他們的熱情是越來越高,畢竟有五部委的通知擺在那兒。即使這樣,揭露出來的問題也令人吃驚,比如京津塘高速,1993年貫通,貸款13.5億,到2010年就已收66.7億,在其1999年轉為經營性公路后,又定了30年收費期,就是說還要再收18年;滬寧高速6年即可回本,卻要收費35年,按此計算,將多收費近千億元;廣深高速十年坐收300億元,盈利100億元,被稱為“中國最賺錢高速公路”。這僅僅是隨手拈來的幾個例子,用一句套話說,不過是“冰山的一角”。
媒體的調查,肯定是掛一漏萬,而且大量都是“路人皆知”的事情,后面更多的黑幕,媒體是難以到達的。即就是這樣,也讓人們看到了,公路收費問題遠比原先想象的嚴重得多,清理的阻力也比大家預想的大得多。
眼下,公路收費部門對付清理的辦法大體有兩種:一是硬抗,我行我素,你說你的,我做我的,而且理直氣壯:“還沒接到通知”、“不知道”。一條公路收費,年初停和年底停,收費就相差小一年,能多收為什么要少收,沒收豈不白白損失了?“火”一天不燒到屁股,收費就一天不停止,“笑罵任你笑罵,好官我自為之”。
第二種辦法較為聰明,通知剛一公布,很快見諸行動,但是把通知精神給你打折走樣,比如該取消的收費,變成單向,或者稍稍降低一點,用意在堵公眾的嘴,轉移公眾注意視線,達到渾水摸魚的效果。比如首都機場高速,恐怕是國內收費最早,也是收到手的費最多的機場高速。自1993年投入運營,迄今已收費近20年。國家審計署2008年發(fā)布的調查結果披露:首都機場高速總投資11.65億,其中銀行貸款7.65億,在收費3年多后,北京市于1997年1月重新批準收費30年,至2005年底已收費32億元,估算剩余收費期內還將收費90億元。正因如此,其超期、超額收費的問題總是成為近年“兩會”的一大熱點,在輿論壓力下,前年首都機場高速調整為“單向收費”,但是卻把信息設置得非常隱蔽,工作人員也不口頭提醒,導致一年半的時間,直到今年5月媒體曝光,大多數(shù)司機居然還不知道新的收費政策,這所謂“單向收費”不是自欺欺人嗎?更重要的是,對實收了多少、要收到何時,首都機場高速都是“王顧左右而言他”。
不管“硬抗派”還是“走樣派”,心照不宣的一點是都不公布收費細目。
公路收費部門之所以敢這樣軟磨硬抗,就在于他們懷有僥幸心理,按照他們的經驗這種“清理”工作,都是“運動式”的,也就是一陣風,風頭一過,“我馬王爺還是三只眼”。現(xiàn)在五部委的“通知”,似乎還停留在“空文”階段,并沒有聽說成立什么機構具體操作,不像動真格的樣子。我們知道,發(fā)通知的五部委,除交通部外,公路管理都不在日常工作范圍,以“日理萬機”的他們,如果沒有一個專門機構操作,這“公路收費清理”還不是就交給交通部去“自查自糾”了?據說這次清理主體單位是各省市,有的省已經有所行動,比如北京組建了專項清理小組,山東出臺了政策,但是各地方政府都是公路收費的最大收益者,如果比較超脫的中央政府部門不真抓實干,僅靠利益部門“自查自糾”,難免出現(xiàn)廣大群眾所擔心的“走過場”的結果。這就象毛澤東主席生前說過的一句話:“凡是反動的東西,你不打,它就不倒,這就如同掃地一樣,掃帚不到,灰塵照例不會自動跑掉”。指望一紙文件就能解決問題,純屬幻想。
[責任編輯:sasa]
發(fā)表評論(只顯示最新5條。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,與本站(
都市風汽車網)立場無關?。?/div>